上海国际电影论坛暨展览会

取消影院控股限制!外资进入是拓宽赛道,还是会水土不服?

发布时间:2019-07-09 09:55
作者:CINEMA视界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9年版)》宣布,7月30日起,外资进入船舶代理、城市燃气、电影院、演出经纪机构、增值电信、油气勘探开发等限制将进一步放宽或取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数量由48条减至40条。

7月4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也就此负面清单表示,重点推进服务业的扩大开放,“电影院、经营需由中方控股”在新版中被删除。同时表示,将继续致力于为外国投资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营造更好的环境,分享更多的中国发展机遇。


就电影院行业而言,国内院线与境外资本的“渊源”可以回溯到十数年前,2003年中国开始实施院线制不久,广电总局逐步放宽国内电影放映市场的准入条件,第一次允许国外投资者可在合资影院中控股49%。而庞大且尚未充分开发的中国票房市场深深地吸引着如哥伦比亚、派拉蒙等跨国影业机构,华纳兄弟成为第一个试水中国影院市场的美国电影公司。总投资2850万元人民币的“永华影城”,成为时代华纳子公司华纳兄弟与上海永乐影城成立的合资产物,,时代华纳与永乐各持股49%、51%。2005年文化部等五部委出台《关于文化领域引入外资的若干意见》,“取消试点城市外资占股75%的政策,恢复至2003年以前的49%。”政策的收紧导致华纳兄弟最终推出中国市场。

外资退出的十几年间,中国电影产业迅猛发展, 2018年国产电影总量突破1000部大关,票房收入达到90亿美元,中国成为最大的单一国际市场。而伴随着市场快速崛起的确是规模驱动的发展模式接近尾声。进入2019年后分账票房和观影人次都出现了同比下跌,一线城市下滑幅度最小、降幅约为0.65%。二、三、四线城市同期票房降幅分别为4.52%,5.07%和7.55%。在放映场次增加了800多万场次的前提下,观影人次却下跌了近1亿。单银幕票房产出继续下降,影院经济效益面临瓶颈,新增影院和关闭影院数据较往年都有增长,影院迭代速度加快,市场淘汰加速。从跑马圈地的一味扩张到理性增长的提质增效,蜕变期的中国电影行业正在体验转型的阵痛与艰辛。


对于外资的政策从紧缩到全面放开,业内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倾向。有人认为,这对于影院产业的长期发展是一件好事。外资加速进入中国影院市场,将从一定程度上推进电影院及演出产业的改建升级工作,不仅会在更大程度上扩大行业内企业的融资渠道,而且其所产生的鲶鱼效应,会加速优胜劣汰,倒逼影院的差异化经营管理,推动中国院线行业整合。而且海外影院的管理经验,如非票房收入、影院衍生品销售等方面,将会逐步弥补国内影院收入短板,增加国内院线非票房收入。


而另外一种则是相对保守的观望态度。准入政策的放开虽然是为外资参与国内影院竞争开辟了新的赛道。但面对超过6万张银幕保有量的拥挤的市场,影院数量已经很多且产能过剩,外资对院线的兴趣到底多大并不好说。有业内人士列举了外资进入后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几大门槛。一是中国消费者缺乏对于外资影院的品牌认知度;二是面对国内高程度的在线售票体系外资影院自有会员渠道的优势不能充分发挥;三是没有积累起本土经营的经验,对于国内的餐食、娱乐消费习惯缺乏认知。


外资进入国内影院,如果能充分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发挥资金、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形成特色并逐渐摸索出新的发展理念,可能会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占有一定空间。从政策的角度,可以看出政府部门正在努力的创造更加开放、公平的市场氛围,但从市场的实际情况来看,影院整合、并购走向规模化经营的路径并不好走,外资这条鲶鱼不知是否会水土不服。

标签:电影影院院线影院投资

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文章